找到相关内容16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太虚《中国佛教的复兴》第三章

    同那里的其他僧人也有联系的话,似乎并不能形成一个较奸的印象。例如,布洛菲尔德赞赏太虚作为一个组织者所表现出来的精力,但他并不赞同太虚那种热衷于同科学相攀缘、与基督敦相竞争,以及将现代化置于宗敦实践之前...

    霍姆斯·维慈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5165140.html
  •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略疏

    立无尽色身,则为诸佛之所印可。结集者,系缚招聚之义。世业者,生死之业。贪著我所者,攀缘外境也。圣智所见真实理性名为真谛,谓无生理也。凡愚不了无生,贪著生死,是故不称如来藏心也。声闻、缘觉虽有真智,以非...胜义谛门?当知所见蕴等种类,但是凡愚宿习因缘忆念攀缘,而实非有。是故菩萨解蕴解处一切法中法身显现。菩萨既解彼蕴界处但是凡愚自心所见,然即用此摄诸众生修菩萨行,是故菩萨见蕴界处一切体相资粮,显现色身相好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765296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唯识学的九个重点问题

    不断攀缘所执的境界,使生命在妄流中越陷越深,不能自拔。  修行的关键,在于打破能、所执。惟有如此,才能恢复觉性作用。凡夫往往执著“我”是实实在在的,从而以自我为中心,对自己的一切备加珍惜,刻意呵护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3665358.html
  • 羯磨济度禅戒相彰

    之禅法,应是般若禅、如来禅,而不是呵佛骂祖之祖师禅)净戒清严与般若空义,是三乘圣人所必修之共般若,以其融汇般若空法于心,然后叮使攀缘妄计之凡情计执“伏结”,既“伏结”已,始能自见自明自返观而目内照。当...

    晓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2665392.html
  • 净土宗入门

      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是大势至菩萨契证圆通的奥诀。大势至菩萨直接从根修证,不在六根的相用上分别选择。外不择眼耳等六根之相,内不择见闻觉知等六根之用。唯全心专注佛号,不令六根攀缘六尘。识一精既摄,...

    清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1565434.html
  • 超越自我---无我即解脱之前提

    、身、意,因其能攀缘陷入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等六尘之中,而不知返,故名六入。为何有六入?因为在母胎中首先就有“名色”,名色就是生命中精神(名)与物质(色)最初的结合体,也就是受精卵的生命状态。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565489.html
  • 佛教成语汇编(三)

    依邪见故,痴心增上。”后以“痴心”指沉迷于情爱而不能自拔,犹言痴情。如寒山子诗:“伸头临白刃,痴心为绿珠。”又如俗语:痴心女子负心汉。“妄想”和“正觉”相对,又称“生灭心”、“攀缘心”等。隋?慧远《大乘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1065495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2)

    一切诸法的不能彻底正确透视,因内心产生的种种执着导致六根终日攀缘六尘境界无有休止。于是就有一连串的种种痛苦就发生了,佛陀在金刚般若法会上便揭示了诸法实相义这个大道理。其目的是为使人们空除“人、我、众生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265508.html
  • 看了“法门寺出土唐中宗下发入塔铭”以后(二)

    呙其闸闳。度侩以资之,刻名以纪之【宠按:此言,恐多附会一。隋开皇中,改为成【龙按:成,原本作王一简及瑟瑟珠敷珠一索、金栏袈裟一副、沉檀等香三百两,以赙之。道俗瞻恋,攀缘号【龙按:号,原本作 一诉。...

    陈柞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3065517.html
  • 历代感应传通鉴

    无数无边,等虚空而共永。集其体徽可验者,列为延寿之篇。(第八二页上)   三、灭罪篇(卷中),收故事三则。序云:“夫三界虚妄,一心所作。心在分别,一切俱邪;心绝攀缘,则万殊皆正。夫心者,不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4565600.html